目前分類:拉珍文集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拉珍文章- 一件必須清楚的事

一件必須清楚的事

 

 

拉珍

 

昨天跟一位師兄談到末法時期佛法界的現狀,他忽然若有所思地問:「難道現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三世多杰羌佛,那麽多自稱這個佛那個佛的,其中真的就沒有一個兩個是真的嗎?像寒山拾得他們幾位佛陀不是都同時來到這個世界嗎?你不也在你的文章『珍惜』當中提到,釋迦佛陀滅度後至今,偶然也有古佛因為特殊因緣來到這個世界上嗎?」

 

我了解這位師兄,他是一番好意,殷殷期盼多來一些佛陀菩薩,將如來正法更好地弘揚,只可惜,這番美好的願望並不符合當今世界的實際狀況。同時,師兄的說法也讓我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他對於佛陀住世這件事的模糊理解應該代表著一種普遍現象,而一旦這個問題概念不清,行人擇法的方向就很容易出錯,更有可能上當受騙,甚至淪為妖魔的幫兇。

 

不可否認,在釋迦佛陀滅度後的時日中,曾有古佛因個別特殊因緣偶然來到這個世界渡生,但那是曾經,不是現在,對於現在這個世界,我在《珍惜》一文的「圓滿如來真諦之稀有」這一章中,已經有過這樣的闡述:「除了這些年接連不斷從三世多杰羌佛座下報出解脫坐化、生死自由甚至金剛不壞虹化成就的喜訊,從東方到西方,從顯教到密乘,從西密到東密,整個娑婆世界,到處都有稱佛菩薩再來的大德高僧,但成就解脫之音卻寂寞稀疏。國際佛教僧尼總會等機構設立的「藍台」就讓我們清醒看到了這個身處末法的現實……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這說明世上根本找不到任何其他聖德能有三世多杰羌佛一樣偉大的證量,甚至連個十地以上的菩薩都還沒出現。儘管有聖證量的菩薩聖德確實存在於世,但所證實際量境到底有多高,這真是個需要思量的問題。」

 

在此請各位行人牢記一個概念:自有佛史以來,在此世界渡生的佛陀,一旦佛陀身份被公開,只有兩種情況發生,一種是即刻入滅離開這個世界,如當年寒山拾得被一居士發覺乃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二古佛化身,兩位立刻入滅,展顯神通,飛身後退,退至一大石中消失,二古佛臨走前告訴居士,該廟方丈是阿彌陀佛化身,居士趕快回到寺中但卻晚了一步,方丈已然得知身份暴露,坐化圓寂。再如那個到處找人超度母親的居士,寺中所有僧人都忙於法事無暇顧及於他,他便找到一個煮飯的師傅求超度,煮飯師傅只誦了半部金剛經就結束了,居士很沮喪,誰知夜裡母親竟於夢中感謝兒子找到觀世音菩薩來超度自己,她現在已經得到解脫。翌日這居士忙不叠找到煮飯師傅拼命磕頭禮拜,師傅頓時發覺情況不對,身份已經暴露,立刻顯現觀世音菩薩真身升入空中,消失不見。

 

第二種情況,是因大事因緣住世不離開的佛陀,如釋迦佛陀、第二世多杰羌佛維摩詰聖尊、第三世多杰羌佛雲高益希諾布。只要是公開身份住世渡生的佛,請各位行者切記,便一定會展顯佛陀所相應的德境證量。釋迦佛陀自不必說,實證境量展顯都在經藏中記載着,而維摩詰聖尊,當年世尊公佈聖尊乃古佛多杰羌佛化現,維摩詰聖尊便展顯大威神力,施展巨大的神通證量教化五百羅漢,才有了那一段著名的方丈室中的公案。第三世多杰羌佛的五明證量三十大類成就已經公諸於世,成就之宏偉,任擇三十之其一,均不是任何凡夫高人所能企及,在此不需贅述。

 

就這麽簡單,從古至今,從顯教到密乘,真正的佛陀在這個世界渡生,一旦身份暴露,只有這兩種情形:要麽入滅,要麽展顯相應境量,不會再有第三種狀況。這件事,希望行者們一定清晰。

 

至於菩薩羅漢,釋迦世尊早已在《大佛頂首愣嚴經》中敕令菩薩羅漢們若於後世在此世界渡生,除了命終之時,其他任何時候均不得以菩薩羅漢自居,真實身份暴露之時,即是離此世界之時。世尊悲意,在於避免末法時期凡夫充聖大妄語妖孽將眾生引入邪途。

 

那麽好,如我那師兄說的,這個世界稱這個佛那個佛的人那麽多,到底有沒有一兩個是真的呢?答案其實很簡單,既然這些人自稱是佛陀,我們也假設他們是佛陀,那就擺明了他們是要住在這個世界渡眾生的佛,既然住世不入滅,那就只有一個選擇:展顯佛陀應有的證量!能如三世多杰羌佛,全面展顯佛陀本有的五明智慧,就是真佛;展顯不出來而依然稱自己是佛,那是無知的騙子,或妖魔。

 

那麽,接下來,我就要向行人們提問了:佛陀應有的證量是什麽?

 

先拋開諸家說法,最最起碼的,佛陀應該具有連不學佛的老百姓都知道的「大慈大悲」、「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吧!

 

所謂「大」慈與「大」悲,這兩個「大」表明,那不是一般世俗意義上的仁慈可以比擬的大慈悲,那是真正以拔救為願的菩提大悲。說到這裡我又要重複以前的話題,很多人對慈悲的概念相當模糊,以為樣子看起來慈祥一點,說話溫良恭儉讓一點就是大慈大悲了,不錯,這也是修行人應該具備的莊嚴和德品之一,但遠遠不是全部。佛菩薩住世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教給眾生真正的佛法,讓他們出離輪迴。因而要弄清一個渡生者是不是具備「大慈」與「大悲」的佛菩薩,首先要看他施行的法義是不是佛陀的法義,因為只有佛陀的法義才是能夠達到解脫眾生離開輪迴這個目標的圓滿無漏之法,其他一切外道法義,即便是諸善教,均是有漏之法,不能達成解脫輪迴的目的,恰如世尊所言:「世間有九十六種道,皆不及佛道。」因此,一個佛教徒,必須是忠實地,正確的,不加任何功利目的地施行佛陀的法義渡生,其本質才沒與佛陀的救渡悲願相違背,才能算是真慈悲。所以我們觀察一個渡生者是不是具有大悲之心,要觀察他的行為以及行為的目的是否與佛陀解脫眾生的悲願一緻。不管他的表現形式是慈眉善目還是憤怒吶喊,你終究要看他的目的是想要拯救眾生,利益眾生慧命,還是企圖謀奪眾生利益,加害眾生。若其行為最終是要達到拯救眾生出離輪迴這個目的,是真正希望並實際上能夠利益眾生解脫成就的,即便一時所顯憤怒相,那也只是一種方便渡生的表相,其內心所具有的是符合佛陀教戒的真正菩提心願,依然是聖行。而若行為目的是為了謀奪個人利益,或起基於我執我見,即便面目跟佛像雕塑一樣慈祥,說話跟音樂一樣動聽,那也似《西遊記》裡的妖孽變化出來的騙人把戲。比如一個稱自己是釋迦牟尼佛的人,或者別的什麽佛菩薩的人,他憤恨弟子到別處正法道場參學,禁止弟子親近如法行持的善知識,甚至將他認為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弟子嚴格控制在手中,想方設法,轉彎抹角,就是不想讓他依止或親近比自己證量高的聖者甚至佛陀,或者不依聖教判斷擇法,我見謗誹善德同門,編故事篡法義,我執營造自我威信,甚至為了不失去弟子的崇拜,扣押篡改佛陀依菩提正見而說渡生原則的法音,或者貪圖利養聲名,利用法音或其他佛法聖品賺錢肥私,這叫大慈大悲嗎?這叫聖者拔救嗎?這叫釋迦牟尼佛嗎?釋迦佛陀哪來這些惡劣私心?有私心還能成佛?宇宙中只有私心凡夫,從來沒有私心佛,因為私心成不了佛。佛陀是由菩提大悲而凝聚,佛陀的一切都是為了眾生的慧命成就,佛陀的一切都是為了給眾生帶來成就利益,只要眾生能夠成就解脫,什麽方法最快捷,佛陀會立刻採用那個方法。偉大的釋迦佛陀當年為了教化五百比丘,鼓勵弟子們去拜見維摩詰聖尊並盛贊聖尊古佛的無量功德,何曾想過面子這種東西?《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世尊盛贊觀世音菩薩功德,並規勸弟子們常時持誦觀世音菩薩名號,世尊盛贊文殊師利菩薩功德,盛贊一切十方諸佛菩薩無量功德,何曾有過我見偏私?當年瑪爾巴大師去印度向帝洛巴祖師求法,先依止的是帝洛巴祖師的兩位弟子,兩位弟子一聽說瑪爾巴大師此行是為了向帝洛巴祖師求法,便立刻讚嘆帝洛巴祖師的偉大功德,並着手為瑪爾巴大師的求法之行作準備,先退還瑪爾巴大師供養給他們的金子,怕他向帝洛巴祖師求法時金子不夠,然後建議他先跟着他們一段時間學好語言,並習慣當地氣候,把將來學法的障礙降到最低,一切準備妥當,籌措好一切供養,親自送瑪爾巴大師去求法。一切為了眾生解脫成就,這才是純正的聖者真慈悲。連這兩位並不是佛陀的帝洛巴祖師弟子的行為都比不上,甚至連品格較高的世俗凡夫的道德水平都比不上,滿懷私心,滿腦子虛榮、名、利、面子、供養、我見,在弟子修行學佛的道路上設置障礙的低劣人品,何曾為弟子們的成就解脫付出過為人父母、為人子女一般的拔救真心?這種人竟然敢稱自己大慈?大悲?竟然敢稱自己是佛陀,敢稱自己是菩薩羅漢?不是明擺着的以殘害眾生慧命為樂的妖孽附身嗎?

 

各位行人,其實我們人人手中都有一樣鑒妖之寶,而且是佛陀送給我們的,你們知道嗎?——三世多杰羌佛的《什麽叫修行》!這部修行大法的雙七支菩提心法是一面照妖鏡,還不忙說到實際證量,只拿雙七支菩提心法這面鏡子一照,一條一款放到那些自稱佛菩薩的人身上跟他們的行為做個比對,普天之下那些凡夫充聖的邪人,全都得現出或凡夫或妖孽的原形!

 

所謂依法不依人,過去我們很多行人一到具體擇法時,總是弄不清到底是依什麽法,因為很多人都不太懂得佛法,經藏學得也少,聞法又常常心不在焉一知半解,聖教的法的標準在自己心中建立不起來,所幸現在有了《什麽叫修行》這部大法,它是佛陀為所有修行人制定的成聖所必須具備的行持條件,也就是說,如果真的是聖者,他的行持就必然符合修行法的行持標準,而且必須符合,沒有別的路可走。那麽,我們為什麽不以它為擇法標準,不僅用它修自己,也用它來鑒照那些稱自己是佛陀菩薩的人呢?是不是佛陀菩薩,一照見真章!依拉珍所見,不用全部,還用不到菩薩應照菩提心法的諸如「自他平等」「自他交換」「自他輕重」等行條,僅以大悲我母菩提心的「知母」「念恩」「報恩」「慈愛」「慈悲」「捨貪」「斷執」這幾條,就會有多如牛毛的自稱者從法台上滾下去!

 

現在來說實際證量,老百姓都說佛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既然是住世的佛陀菩薩,那就必須展顯相應的道量。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就像有人說他是NBA籃球明星,不管他架勢做多像,球扔到他手上,他就得亮出球星的本事才能被認同。你不說是球星還好,一旦公開自稱是球星,你就得用真本事讓人信服。誰會認為把球投不上籃筐的人是NBA球星?誰會認為不懂得籃球規則的人是NBA球星?誰會認為上籃動作比不過中學生的人是NBA球星?誰會認為從沒到過美國的人是NBA球星?再如有人自稱是歌唱家,這個東西蒙不了人,一張口人家就知道你是不是歌唱家了。自稱什麽都沒有關係,關鍵是自稱完了怎麽收場?因為你自稱的任何對象,都有它本身相應的狀態、功能、本領,你不具備這些東西而自稱,最後只會遭人嘲笑唾棄。同樣,一個人自稱是佛菩薩,那麽佛菩薩所相應的「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呢?在哪裡?既然是佛菩薩,就不是凡夫,從身體結構到智慧神通,都應該超越了凡夫,那就請你顯現出這種超凡的本領來,讓我們確切知道你是真的佛,真的菩薩,真的羅漢,是值得依止的,是夠格將我們帶出輪迴的!就像三世多杰羌佛,展顯了三十個領域凡夫所不能及的偉大證量,已清楚告知世人這是掌持正法的怙主所具有的聖量智,眾生可以放心依怙。既然你也是佛,那麽諸佛平等,你該與三世多杰羌佛證量無異,就請你也展顯出相等的本事來,就這麽簡單!展顯不了還依舊妄稱自己佛陀菩薩,不管你擡出誰給你的認證書,拉珍同樣斷言你——入魔!

 

勸告一些人不要把佛菩薩想得太簡單,佛菩薩是徹底的解脫聖,這種解脫不僅僅是脫離輪迴這一條,而是身、心全方位的大解脫,其身體結構不受四大控制,其心已轉識成智,尤其是佛陀,智慧之廣大無法想象。《佛說三摩竭經》中,釋迦世尊這樣譬喻佛的智慧:「以一天下樹枝及與鳥毛。作筆書佛經。樹枝鳥毛悉皆可盡。佛智不可盡。大如須彌山墨磨研。四海水沾筆。須彌山墨四海水皆可盡。佛智終不可盡。」只要是佛,必定同時具三身四智,三身是法、報、化,四智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三身四智乃佛陀本身本具,大家到三世多杰羌佛法音中仔細聆聽三身四智的具體含義,或讀經卷《佛說佛地經》,其中有對三身四智的詳解,我這裡只說「成所作智」這一項,《佛說佛地經》列舉了成所作智的九種表顯,其中一個表顯是工巧:「由是眾生趣求種種殉利務農勤工等事。如是如來成所作智勤身化業。由是如來示現種種工巧等處摧伏諸伎傲慢眾生。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既然是具有四智的佛陀,既然要「示現種種工巧摧伏諸伎傲慢眾生」,眾生中的能工巧匠不可勝數,那就必得具備高於所有能工巧匠的世間技藝,才可能達到摧伏傲慢令入聖教的目的。那麽,世上那些稱佛陀的人,我們且不論三身,並放下四智之三,只取佛說「成所作智」九種表顯之中的工巧這一項,你們是否可以示現一下超越世間所有能人巧匠的本事,施展「種種工巧等處摧伏諸伎傲慢眾生」呢?能嗎?這世上,除了已經實實在在示現超凡駭俗完美五明成就的三世多杰羌佛,不知還有誰敢稱自己夠得上「成所作智」?而沒有「成所作智」的完美,則必定不能同時具備其他三智,又怎麽可能是佛?

 

世尊滅度後至今,真正的佛菩薩或羅漢們來到這個世界,決不會稱自己是什麽佛什麽菩薩什麽羅漢,他們的行持是非常內斂謙遜的。當年彌勒菩薩化身的太虛大師,於南京雨花台講《瑜伽師地論》,一女學生因於境界中受聖賢指點,前往詢問太虛大師是否彌勒菩薩,大師勃然拍案,嚴厲呵斥她不得胡言,「彌勒菩薩在兜率天,你不要亂說話!」而六祖慧能乃金剛菩薩化現,行化渡生數十年,何曾聽到過祖師自稱是什麽菩薩?這些真正的佛菩薩來到這個世界,他們要做的事就是傾盡所有,將一切相應於眾生的成就方法毫無保留地教給眾生,並以謙虛穩重的修持表率於世人,根本不會有那種狹隘的我執想法去經營什麽面子。太虛大師一生說法、論述浩瀚精深,真乃一代弘法巨匠,也曾展顯證量,《學教參禪與閱藏》一文便有大師證境的記錄,慧能祖師渡生無數,神通證量《壇經》中有諸多記載,再如蓮花生大師、阿底峽尊者、瑪爾巴大師、宗喀巴大師、無我母大師等等藏密巨聖,同樣施展巨大的神通證量廣度眾生,但,你能看到這些佛菩薩巨聖展顯巨大的成就境量,但你就是看不到他們自稱是什麽佛,什麽菩薩。而那些依止三世多杰羌佛幾十年的弟子,你們摸着良心問自己,若非法界大事因緣,眾藏密高僧法王共同揭開了這個真相,過去的幾十年中,你們可曾有半分知道雲高益希諾布法王就是多杰羌佛化現?羌佛的證德證境、五明智慧之宏廣偉大,只唯諸佛可堪論比,這一點你們早就了徹,然幾十年受教傳法中,你們何曾聽羌佛說過自己是什麽佛化身?若不是幾十位藏密高僧功德無量,可能至今娑婆眾生還不能知道自己有遇佛之大幸。已經展顯佛陀相應境量的真佛尚且謙遜慚愧自居,不具任何五明智慧成就的凡夫竟然公開自稱是佛,佛理昭然,是誰在跟佛陀的菩提心行唱對台戲?

 

其實,是不是佛菩薩每個人自己心裡最清楚,真實的掂量自己,千萬不要陶醉在大眾的讚美敬仰之中,看看自己到底是具備三身還是具備四智,到底是身已脫離輪迴,還是心已轉識成智?一個語病連篇,智慧愚鈍,故作學識,講說法義不但不能啟迪心智,反增眾生思維之混亂,邏輯之迷茫的人,身是四大塵垢,心內遍佈我執,沒有哪一樣本事能絕對超越凡夫的庸人,敢說自己是跟三世多杰羌佛平等的佛陀,我為這種人痛心扼腕,因為世尊已於《大佛頂首愣嚴經》中清楚宣佈了這類人的未來:「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婬。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提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如果是我,因無明無知而造此類大妄語罪業,今日得知此行罪業惡果,我會大駭汗如雨下,即刻跳將起來,奔至佛陀足下,嚎啕痛悔,求佛消我無明黑障,深自反省,徹底摘除並洗刷大我慢心,摒棄所有偏私功利之想,並遏止所有弟子或有緣稱我為聖,將佛陀對未證言證大妄語者的預言如利劍懸刺頭頂,警戒自己謙虛謹慎,如佛教戒慎言慎行,像古往今來無數虛懷若谷的真修行人那樣默默修持,以真實如法的自我行持為眾生之表率,否則,前途將會無比悽慘!

 

再請行者擦亮眼睛。真實諸佛於此世界度生,一當佛陀身份公開,只有兩種情況會發生:一者入滅離世,一者實際展顯佛陀量智!

http://goo.gl/tWnRKT

美國舊金山華藏寺:www.huazangsi.org
美國舊金山華藏寺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huazangsi

Frank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分享- 什麼是真慈悲?

拉珍

 

很多人把慈悲與仁慈、慈愛混成同一個概念,其實不然。在第三世多杰羌佛所傳的修行法當中,七支大悲我母菩提心第四支「慈愛:每時每刻,從於三業之行所生發,慈愛一切眾生父母,長壽無病富貴吉祥,終生喜樂」,第五支「慈悲:於三時中,願請諸佛菩薩加持一切父母脫離諸苦,得遇佛法修持,脫離輪迴諸苦」。三世多杰羌佛將慈愛與慈悲各分列一支,可見,慈悲與慈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差別在於,慈愛之三業修持,所種的是天人福報之因,將結天人福報之果;而慈悲之三業修持所種的是出離解脫之因,將得脫離輪迴而成就之聖果。
那麼,在我們的修行當中,慈愛是必須的,行於四無量心,慈愛一切眾生,這是修行人的本等,但這並不是全部,也不是根本。如上所說,結天人福報之果,終究不能脫離輪迴的痛苦,因此,修行人必須在四無量心的基礎上,生發真正的慈悲之心,願請十方諸佛菩薩加持一切父母眾生得遇佛法修持,並將此心願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這才算是掌握住了修行的根本,菩提種子至此方得生發。

 

現在很多修行人的問題在於,分不清主次,常常將慈愛置於慈悲之上,將四無量心置於菩提心之上。比如我曾親歷這樣一件事情,一位師兄的父親要過世了,家人要他回老家看看,師兄想了想說:「我回去能有什麼用?回去也就是看著他過世,守著他流淚,對他沒有任何幫助,我應該在這裡跟隨佛陀恩師學法,等我學成就了,再回去超度父親,我若本事不夠,我還能請佛陀恩師加持超度。」此時,一旁有兩位師兄大驚失色,斥責說:「你怎麼能這樣,做人不能這樣,連父母都不管了,做人要有良心啊,更何況我們是學佛的人!」我對他們二人說:「師兄的境界你們不理解的,你們不應該指責他。」但兩位還是忿然轉身,還到處找人評說:你看某某某師兄多麼過份云云。這兩位大驚失色的師兄就是典型的將慈愛置於慈悲之上。不是說那位師兄不該回去看望父親,他回去也是應該的,但回去或不回去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師兄所生的心是真慈悲心,是基於菩提的真孝心,是可貴的。密勒日巴祖師當年忍痛將母親獨自留在家中外出求法,多年不歸,最後母親餓死在家中。但密勒日巴祖師學到佛法成就了,他回到家鄉,親自將母親超度到了極樂世界。祖師這才是真孝,真慈悲,因為祖師了解,俗世的守候只是一時,且結果並不美好,父母還是會在輪迴中受苦,只有讓父母得到佛法,從輪迴中解脫出去,才是真正為他們著想,給他們真幸福。

 

再比如有的佛弟子弄不清慈悲的真意,認為佛菩薩教導我們對一切眾生都要慈悲,那意思就是不能惹惱眾生,要隨順隨喜,遷就他們的習性,甚至他們出言詆毀佛法,我們不與他們計較就是了,不要跟他們起矛盾,忍辱,我們饒著走就是了。這種事例我見過很多,甚而至於還有人嘴上沒說,心裡卻下意識希望我們能不能折損一下佛法原則,遷就眾生的喜好,讓他們高興就好,我們要慈悲嘛……各位行者,這不是慈悲,這是犯罪,是助長黑業。其罪一,破壞正法;其罪二,誤害眾生。諸佛菩薩度眾生,是用什麼度?用佛陀所傳的正法來度。眾生的習性是什麼?是適應於輪迴的習性。諸佛菩薩就是要用正法將眾生的習性扭轉,教化導入佛陀的光明世界中使之成聖,如果連佛法的原則都可以折損來遷就眾生的輪迴習性,眾生的習性既然那麼重要,那還要佛法來做什麼?還要佛陀菩薩們來做什麼?讓眾生呆在輪迴中就好了嘛。佛法原則都不要,那要用什麼來救度眾生?眾生又依於什麼來解脫輪迴之苦?這類不堅持原則的懷柔心態,滋養的是邪見,破壞的是慧命。
還有一種現象,就是這幾天在「畏因行者」部落格回應留言中出現的一種知見,它代表著相當一部分佛弟子的見解。他們認為,諸佛菩薩教導我們對一切眾生都要慈悲,妖魔也是眾生,因此對妖魔也要慈悲,其中一位行人還舉出三世多杰羌佛給出版社的回復為證。殊不知他們這種知見貌似正確,其實概念上偏邪,因並未理解慈悲二字的真正含義而導致對妖魔的態度曖昧,於無明中犯下密宗大戒,密宗根本戒中規定,不與惡人同飲同處一室,他們雖未與惡人同飲同處,但意業相惜,更甚於同飲同處也,這是其一。
其二,不能把佛陀的境界與我們凡夫的行持劃等號,正如其中一位無名氏所回應的:「對妖魔的度化,那是佛陀大菩薩們的事情,只有他們這些老人家才有那個功德力,才有那樣的大智光明調伏妖魔趨向正道,而我們凡夫,對妖魔的懷柔,只能是讓魔障侵入我們的內心,障弊我們的心智,昏昏然就被魔力牽引走上邪途。我們只能是存著那份心,存著今後成就之後一定要度化他們的決心,但那是今後,眼下,因為我們本身的功德力不夠,智慧不夠,業力還很重,我們必須遠離一切魔障,並樹立堅定的正知正見,拒絕一切雜染,維護正法,同時,也是維護我們自己能順利走在正路上修行。」但還有兩點無名氏尚未闡述透徹,第一點是慈悲的真正含義我們必須弄清楚。第二點是佛菩薩要我們心懷慈悲,並不等於縱容妖魔的惡行,我們只是在對待妖魔的心態中,要去除仇恨,去除那種恨不得生吞活剝之的嗔恨心,需憐憫其不明因果而作惡,但這心態上的憐憫不等於行動上的親近,不等於思想理念上的認同或遷就或曖昧含混,更不意味著對妖魔的擾亂視而不見、聽之任之,或者不能強有力地樹起正見之旗幡,唯唯諾諾以慈悲之名掩其懦弱。不嗔恨,並不代表不要降魔或軟化降魔,魔是一定要降伏而且要徹底降伏,眾生知見本來偏邪,再加上魔力擾亂,成就更其困難,因此必須降魔,該呵斥的必須呵斥,該滅除的必須滅除,該降伏的必須降伏,那麼多的憤怒金剛都是佛菩薩們的化身,為什麼化現憤怒金剛?為了降妖除魔。佛菩薩化現憤怒金剛揮動法器,施展無邊法力摧伏所有破壞佛法的妖魔,並不是因為嗔恨,不是為了洩私憤,不是為了打擊報復,其目的,一為維護眾生的解脫利益,掃除眾生行途中的障礙,保護眾生順利快速地解脫,是建立在菩提悲心的基礎上而行之。二為將妖魔降伏後教化或超度他們成為善士,終究將他們度化到佛陀正道上來,正是菩薩應照菩提心第六支「強導正修菩提心」的實施。但我必須強調的是,於佛陀或大菩薩的境界當中,無論怎樣降伏怎樣教化或怎樣施以仁慈,其中的分寸高低自有佛陀菩薩們來掌握實施,並全都是菩提行舉,但這樣的境界不是凡夫行者所能達到的,凡夫們自身的邪知邪見一日三省都難以去除,再稀里糊涂對妖魔亂仁慈,只能讓魔力侵襲得更快,墮落得更快,著了魔的道尚不能自知,還滿以為自己在行慈悲。凡夫行者必須於三業中徹底劃清與妖魔的界線,並盡一切可能幫助其他眾生認清妖魔的嘴臉,同時精進加強正知正見的自我熏陶,方才有能力維護住自己的修行正道,自覺爾後覺他,這樣才不會違背佛菩薩的「慈悲」真意。

 

其三,第三世多杰羌佛於菩薩應照菩提心法中所傳第五支「無畏護法菩提心:一切妖孽惡魔施以破壞佛法,導致破戒殘害眾生讓其痛苦時,我將持以正見,不懼魔之惡力而挺身保護佛法,維護眾生慧命。」維護正法,便是維護諸佛菩薩,維護眾生解脫的依怙,維護了眾生的慧命,這是真慈悲,是菩提心的真正落實。那麼反之,當妖魔破壞正法之際,行者聽之任之,不能挺身維護正法,懼怕魔力,或者懷柔於魔妖,那便是遠離了諸佛菩薩,間接損毀了眾生慧命,這樣的修行是假修行,他們口中的慈悲是假慈悲,菩提心就更談不上,離成就當然就更遠了。

 

綜上所說,真的慈悲,是以維護眾生慧命為基礎,是以帶領眾生開啟正智寶藏解脫成就為目的,是以正法布施,護持正法,降伏自他一切魔障並終究引領眾生證入佛道為根本行持。而俗諦概念中的仁愛、仁慈,雖是正念行持之一,但並不是修行的全部和根本準則,與慈悲不是一個等級,不可混為一談,更不可將其置於慈悲之上,本末倒置,喪失了解脫成就的根本,並給妖魔以可乘之機,誤人誤己,行人切記。

 

http://goo.gl/5ZgRrx

 

舊金山華藏寺網站:www.huazangsi.org
舊金山華藏寺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huazangsi

 

#第三世多杰羌佛 #佛教 #美國舊金山華藏寺

 
 
文章標籤

Frank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知之障 害人至深

2015-03-05

所知之障  害人至深

 

拉珍

 

愚昧的缔造者是无知吗?不尽然。例如当我们第一次置身于言语不通的异国他乡,扑面而来的所有知识你都会像抓救命稻草一样紧握不放,那时,对于那个陌生的环境,你彻底无知,但你求知,因为生存的压力,你会敞开胸怀迎接所有新来的知识,因此你很快就不再无知。而愚昧的缔造者常常是知识。当人们对一种事物有所了解掌握之后,所掌握的知识往往变成高高的围墙抵挡新概念的碰击,总是用固有的知识作为标准衡量,不符旧者,立刻排除。但固有的一切并不是百分之百正确,人们因此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改善进步的机会。佛陀开示这叫“所知障”,世俗言语也有一个近似的成语“固步自封”。

 

有一个前苏联的故事,说很久以前一个小学图画老师在教学生画苹果,转学生尤里卡却画了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老师责问他为什么把苹果画成这样,尤里卡说在他老家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上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尤里卡的叙述遭到图画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嘲笑,因为没有人见过甚至听说过这么奇怪的东西,但尤里卡固执地坚持著,于是老师把他赶出了课堂,责令他第二天乖乖画好正常的苹果,否则不准他再进教室。第二天,尤里卡画出了令图画老师非常满意的漂亮苹果,但,在那些鲜艳的苹果旁边,老师看见斑斑泪痕。老师开始观察,发现尤里卡是一个诚实正直的孩子,于是,那些泪痕像针尖似的刺痛了老师的心。老师四处打听,八方写信,可谁也没听说过梨苹果。而尤里卡总是在同学们的嘲笑声中瑟缩到角落,那些场景就像锥子一样扎在老师心上。终于有一天,老师跳上一辆破旧的长途汽车,来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国家林业研究所,把尤里卡的画和梨苹果的故事一起交给了一位园艺家。伟大的园艺家激动地跳起来,对老师说:“我的确不知道这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回答你的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三年后,我会送你一个梨一样的苹果!”三年后的秋天,园艺家披著厚厚的尘土闯闯进了老师的教室,他的手里握著两个神奇的梨苹果!原来,园艺家听了尤里卡的故事,受到极大的启发,他用了三年的时间将梨树和苹果树嫁接而成功地结出了这美丽的梨苹果。老师神气地让同学们画下这梨苹果,而尤里卡的画上,又一次洒满了泪痕。

 

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愚昧而揪心的开始,一个智慧而幸福的结局。多可贵的图画老师啊!可贵在他终究没有被所知之障击败,没将自己锁死在成见里,而用一颗柔软开阔的心,真诚地探访未知的领域,竭尽全力将一个模糊不清的偶然扎进了现实的土壤,为世界增添了新知,增添了温馨。其实,图画老师不对梨苹果做进一步的努力也没有人责怪他,除了尤里卡,确实没有人见过梨苹果,大家都活在普通苹果的世界里,只是,尤里卡的心会因为老师的所知之障而黑暗,世界会因为老师的所知之障而缺少了一份令人惊奇的美丽,更重要的,一种真知灼见,一个进步的契机,会因为老师的所知之障而被掩埋,这个领域的愚昧会延续,尤里卡的人生会黯淡,就因为一句“没听说,没见过”,便障碍了所有的灿烂和进取。还好,图画老师敞开了心,丢掉了对正常苹果世界的固执,智慧的光芒便照了进来。

 

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有多少杰出的智慧被固执的愚昧遮盖,有多少杰出的人被成见葬送。哥白尼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被烧死,伽利略因为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理论而丢掉工作,数不清的宇宙真实被人类的愚痴掩埋,不断重复扇自己耳光的闹剧。不要只嘲笑古人,这样的愚蠢至今仍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上演,小至生活琐事,大至社会团体。也不要嘲笑世法,佛弟子并不因为多了解一点六道轮回的知识多懂了几篇经文或几个仪轨就不犯所知障。所知障生起的时候,人不会体察事物的真相,而只著重在如何捍卫固有的一切,就像图画老师刚刚看到尤里卡画的梨苹果,立刻举起原有苹果世界的知识打倒了这只梨苹果,而不去推敲梨苹果本身的真实与可能性。人们就这样被已有的知识害了,自己狭弊了自己。

 

要打破这种狭弊,抛开所知障的方法只有一个:承认欠缺,自己推倒知障的围墙。无论是谁,无论何种地位,无论是否学富五车,都得承认自己知识的不足与短缺,毕竟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正如三世多杰羌佛所说,从生下地那每天开始算,如果活一百年,每天读一本书,到死也不过读了三万多本,而世间的书籍何止三万,更别说茫茫宇宙之真知了。由此可推凡夫的知识储量多么微小,完全没有理由自以为是,以眼前之区区障万物之悠悠。

 

再说到修行人,修行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觉悟之前都是凡人,就像前面说到的,并不会因为懂了一些佛教常识就立刻脱掉凡夫习气,所知障照样会侵袭他们的心灵。有很多修行人,因为修了很多年,就觉得自己所了解的佛教知识便是全部,这是很可怜的。比如前不久看到有人反对《第三世多杰羌佛》,为什么呢?因为他说他跑西藏跑了很多年,了解到很多藏传佛教的情况,“真正的金刚乘不是这样的”。这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尤里卡的图画老师,看到了言者可悲的促狭。有他这种想法的人应该不止一两个,因为反对哥白尼和伽利略的人不止一两个,嘲笑尤里卡的人也不止一两个,用已知打倒未知从而变得无知的人更多如牛毛。

 

佛法的世界浩如渊海,仅凭你跑了几年西藏就能了解什么是“真正的金刚乘”了吗?我来说个公案:龙树菩萨当年对自己感到很骄傲,因为他读了释迦牟尼佛陀在世间的全部三藏之后,认为这些法他早都会了,佛陀也没有比自己伟大很多嘛。有一天龙王忽然请他到龙宫做客,龙树菩萨欣然前往。到了龙宫,龙王请菩萨稍后,他去备茶,菩萨便借这个空隙在龙宫游览,游到藏经楼,看到很多佛书,随手拣一本看,惊叹不已,是菩萨从未见过的法,接著再看其他佛书,全都是闻所未闻的甚深佛法。龙王来了,菩萨赶快请教这些佛书都由谁所著,龙王告知是释迦牟尼佛所著。菩萨非常吃惊,问:佛陀的书我在世间都看过了,怎么从来没见到过这些?龙王相告:人世间的佛书只有龙宫的三分之一,而龙宫的佛书又只有天界的三分之一。菩萨听了生大惭愧心,对世尊生起无限恭敬。龙树菩萨何等伟大,他创立的中观学说几乎主导了整个大乘佛法的主流,如此伟大的菩萨所知佛法仍有缺矢,何况我们凡夫行人?在《金刚密鉴》一书中,记载有贡嘎仁波且的开示,其中有这样一段:“密密部择决灌顶为千古佛定法义,别无二式,佛弟子当依上述所论细心鉴别,千万不可依于其它任何现象来令其所为,受其麻痹和蒙蔽。当年我曾接受日古温波呼图克图如是为我灌顶,但由于本人慧根有限,故未得此为弟子受灌法义,不能给弟子主持此法,至今仍惭愧疾首”。玛尔巴大师已经桃李满盈,座下弟子已然分门立派各领宗风了,仍带著全部钱财前往印度向那洛巴祖师求学佛法。我们跟威震八方的贡嘎仁波且的证境证量相比如何?跟玛尔巴大师相比如何?贡嘎仁波且修证如此之高尚不能揽尽金刚乘之全貌而“惭愧疾首”,玛尔巴大师乃藏密噶居之始祖仍跋山涉水倾尽所能只为填补自己佛法上的不足,一个凡夫又有什么资格仅仅因为在喇嘛庙里多转了几圈就一口断定什么是“真正的金刚乘”?

 

在此我想提醒诸位行人,无论我们所拜学的是什么派别,无论我们研习的是什么仪轨,无论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架势,感受到多么深厚的背景多么悠久或者辉煌的历史,都不足以证明真正金刚乘的精髓所在,因为我们必须记住一点,佛陀讲给众生三藏十二部,莲华生大师将密法传进西藏,目的只有一个:让众生成就,从轮回中解脱出来。任何法义,在学习或传授的过程中偏离了诸佛菩萨的这个目的,便统统是戏论。换句话说,如果一种法义,已经不能实际地带给众生解脱成就的效用,而仅仅停留在一种传统或形式上,不管有多少人推崇,它也只是脱离佛陀教法的戏论。而惟有能实际利益众生慧命,能有效地解脱众生于轮回的法,才是真正的佛法或“真正的金刚乘”之精髓。然而很可惜,佛教界执著於戏论的行人很多,这些戏论藉助岁月的积累,藉助传统的力量,藉助众生的愚痴,逐渐沉淀为一种看似无懈可击的知识的围墙,困住了很多凡夫行人的心,使他们错失了一个又一个求得具有解脱实效的伟大佛法的良机,但还不能自知。

 

《第三世多杰羌佛》出现在世间,把密行者们常常挂在口中的“五明智慧”,非常实在地一条一条展现给众生了,每一条的成就都是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把众生在三世多杰羌佛座下求得佛法后解脱成就、生死自由的实例,一个一个地摆出来给众生了,有名有姓,可追可查;把最完美最透彻的空性真如的道理告诉众生了,那是真正佛陀的最彻底无有丝毫疤痕的宇宙实相般若了谛;把如何远离障业走上解脱正途的成就根本菩提心法——“什么叫修行”教给众生了……多么让人撼动的宝书啊,佛陀的大智、大悲湛然于每一撇捺之间!这本书的出现只有一个目的,也就是十方诸佛菩萨的目的:为众生开启解脱成就的真实有效的法门。诚如释迦世尊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开口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就是告诉众生,真正的佛法在世尊这里,而告诉众生的目的,是让众生依止世尊修学成就,尽快解脱轮回苦厄,大悲拳拳。然而,有一些人,因为所知之障的遮弊,出于一种封闭狭隘的凡夫我见,并不深入这本宝书本身的真实,并不能用智慧,举三藏密典之明灯而照见其实相妙智佛谛,只是一个劲地顽固执著于那个传统而支持者众多的“苹果世界”,甚至歪曲理解,用低级世俗的是非眼光投向这本光明无量的宝书,玷污佛陀的大悲觉境,可惜佛陀的大悲觉境无法玷污,刀山火海在佛陀的脚下都会化为莲池,愚痴的凡夫只是给自己种下了深重的黑业之因。所知之障害人至深矣!

 

有人说得好,无知并不可悲,可悲的是不承认自己的无知。佛陀传下八万四千法门,请问行人你了彻其中几个啊?那些我们过去闻所未闻的精深佛法,不是不存在,只是我们可怜的闻所未闻。而因为自己闻所未闻,便执拗地一概排斥否定,拒绝深入事物本身的行为,无异于一叶障目,掩耳盗铃,将自己微弱的凡夫知见凌驾于浩淼无际的宇宙真谛之上了,最终,害的还是自己。我们修行学佛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形式主义的惯性中磨洋工混时间沉溺于生死,而是为了解脱生死!时时刻刻都不忘记这个惟一的终极目的,才不会被任何戏论或形式迷惑,而能直取真谛,迅速解脱!

 

希望你,希望所有的修行人,都能像尤里卡的图画老师,推倒所知障的围墙,迎来真知灼见,走进真佛法的光明,为自己,为所有众生创造一个大乐幸福的结局。

 

 


 

正法宝殿微信:zfbd108 ,点击蓝字关注,订阅学习如来正法。

 

 

 

Frank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